中國計量院“農產品、獸藥等領域急需高端標準物質的研制”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日前,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科技基礎型工作專項項目“農產品、獸藥等領域急需高端標準物質的研制”順利通過了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項目針對我國農產品、獸藥、中藥、環(huán)境、同位素等領域急需,研發(fā)了一批填補國際、國內空白的優(yōu)質標準物質資源,解決了我國相關領域測量結果的溯源性和可比性問題,在完善我國行業(yè)分析檢測標準體系、帶動我國標準物質研發(fā)水平整體提升,進而推動我國食品安全等民生事業(yè)發(fā)展、提高政府科學決策能力方面發(fā)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圖為驗收會議現(xiàn)場
標準物質(RM)是化學測量中的“量具”,作用好比“砝碼”。正是由于這些特殊“砝碼”的存在,不同檢測機構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對同一種物質的測量結果才能夠實現(xiàn)一致、可比。據(jù)項目負責人、中國計量院副院長吳方迪介紹,絕大部分化學測量的量值溯源性都要依靠標準物質來實現(xiàn):農產品中有害成分到底有多少,中藥材中有效活性成分占幾成,水、土壤里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含量會不會影響大眾健康……不同的檢測機構都需通過標準物質這個“砝碼”才能給出一致、合理的判定。同“砝碼”類似,標準物質也有自己的等級。高等級的標準物質能以更優(yōu)的不確定度水平保證測量的溯源性,是實現(xiàn)測量結果國際互認的有力工具。
為進一步改善我國農產品、獸藥、環(huán)境等領域標準物質資源結構不完善、缺乏系統(tǒng)性等狀況,填補資源空白,中國計量院化學所聯(lián)合國內相關行業(yè)領域的標準物質研制單位,針對國內急需、瞄準國際先進水平,著力開展了相關標準物質研制及其制備、定值技術研究。
通過5年的攻關,項目組已超額完成任務指標,形成了滿足國內急需的98種優(yōu)質標準物質資源,其中大部分為國際、國內首創(chuàng),已有88種申報了國家級標準物質,其中51種已通過審批;形成了一批以獸藥殘留、中藥活性成分及重金屬、環(huán)境樣品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為對象的、具有計量學溯源性保證的高準確度測量方法;形成了一批涉及純品、蜂蜜等不穩(wěn)定、不易均勻基體、吸附性、腐蝕性、反應性甚至有毒氣體等的標準物質先進制備技術,提升了我國相關領域標準物質的研發(fā)能力和水平,形成了與國際接軌的各類標準物質的規(guī)范化研發(fā)模式。此外,項目組通過開展國際比對與國際合作,驗證了標準物質研制技術的國際先進水平,促進了標準物質相關檢測與校準能力的國際互認。
目前,項目形成的標準物質通過參與國家標準制定、開展用戶試用反饋以及檢測能力驗證、飛行檢測、盲樣試用等各類活動,在食品安全、環(huán)境保護、地質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所有獲批國家一級、二級的標準物質成果也已全部進入國家標準物質資源共享平臺(NCRM),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這些成果的應用為推動行業(yè)分析檢測標準體系和化學測量量值溯源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進而確保全國范圍內相關化學測量結果的一致、有效和可靠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