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挪威皇家科學院正式宣布將卡弗里納米科學獎授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LouisE.Brus和日本NEC物理學教授S.Iijima。他們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使得后人可以把納米技術應用于能源、環(huán)境、化學、材料、生物醫(yī)學、電子學等領域。
卡弗里納米科學獎,被學術界譽為納米科技界的諾貝爾獎。中科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技指導協調委員會首席科學家白春禮院士是該獎評審委員會的5位評委之一。今天,白春禮向記者介紹了該獎的評審標準和獲獎者的成就。白春禮說,評獎中評委們依據了兩條重要標準:一是成果的原創(chuàng)性,二是成果是否帶動了納米科技的發(fā)展,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有重大而廣泛影響的領域。
據介紹,美國的LouisE.Brus教授被譽為納米電子學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是半導體納米晶體(即通常所說的量子點)的發(fā)明人。他在1983年發(fā)現了不同于傳統(tǒng)硅的新型半導體材料,之后,又和同事制備了越來越小的人工合成半導體納米晶體。由于他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現在上百位科學家正研究量子點在醫(yī)學中的應用:如早期癌癥鑒別、腫瘤成像、藥物運輸等,還有人把量子點運用于開發(fā)更快速、更高效、更節(jié)能的計算機技術和低成本的光電電池。
日本的S.Iijima教授被譽為納米材料領域的奠基人之一,是碳納米管的發(fā)明人。雖在他之前已有人觀察到了碳納米管,但他于1991年發(fā)表在《自然》雜志上的論文,引發(fā)了納米科技界對碳納米管的廣泛關注。Iijima發(fā)現了碳納米管的一系列潛在應用,比如優(yōu)越的力學性質,相當于鋼的比重1/6的碳納米管,比鋼的強度高100倍。有人據此開發(fā)出了防彈背心、特殊力學性能的運動器械和建筑材料等。納米管的電學性能和熱學性能,隨著它們的制備方式和原子結構的變化而變化,可以表現出半導體或者金屬的性質,因此可以用來生產二極管、晶體管、導電薄膜和電極等。
在談到中國納米科技研究時,白春禮說,中國納米科技研究開展得較早,目前在國際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也有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我們在基礎研究的原始性創(chuàng)新方面、成果的重要性與影響的廣泛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科學家還需要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腳踏實地、努力拼搏,才能在納米科技領域有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
欄目導航
內容推薦
更多>2020-03-20
2019-06-05
2019-03-05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