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家稱在強電場下水20攝氏度就能結(jié)冰 (2005-09-01)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競報
瀏覽:1165
作為常識,人們都知道,水的凝固點是零攝氏度。但韓國一個科研小組發(fā)現(xiàn),在20攝氏度,水也可以凝結(jié)成冰。
此前就有科學家提出,如果給水施加一個足夠強的電場,那么水就可能在常溫下凝結(jié)成固體,形成“暖冰”。漢城大學科學家姜勛(音譯)和同事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驗證了這一設想。
美國《科學新聞》周刊29日報道說,當時小組正在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電子如何穿過一層水膜到達水膜下的電極。電子讀數(shù)顯示,掃描隧道顯微鏡的帶電金屬尖端在水膜中上下震動時遭到阻礙。
對于這一發(fā)現(xiàn),科研小組認為是下降中的金屬尖端下方的水分子瞬間凝固形成了對尖端的阻礙。他們解釋說,隨著尖端不斷下降,與電極距離也就越近,兩者之間的電場就不斷增強。當達到臨界點,即大概2個水分子距離的時候,在電場作用下,水轉(zhuǎn)化為固體形態(tài)。而具體的轉(zhuǎn)化過程,科研小組認為還難以解釋。
科研小組計算出,在每米幾百萬伏特的電場強度下,水膜就會固化,這只有此前科學家用電腦模擬計算出來的所需電場強度的千分之一。
姜勛說,其實每米幾百萬伏特的電場普遍存在,比如脫羊毛衫時產(chǎn)生的靜電、手機電池甚至是生物細胞里的離子都可以形成這樣的電場。
美國加州國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的米克爾?薩爾梅龍評論說,如果同樣原理可以應用于帶電生物分子,如蛋白質(zhì)上,那么就可以對那些生物分子產(chǎn)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