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類科研機構如何走出新路??來自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的報告 (2005-08-19)
發(fā)布時間:2007-12-04
作者:
來源:
瀏覽:1019
今年二月,經有關部門批準,遼寧省分析測試研究中心正式更名為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有關人士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更名,更標志著這家省屬公益類院所開始走上一條改革求發(fā)展的新路。
這家成立于1978年的科研單位,是由國家科技部和遼寧省政府共同投資組建的專門從事綜合分析測試科學研究的全民公益型機構。過去主要開展產品質量檢測、分析和咨詢業(yè)務,在地方上質量監(jiān)督、農業(yè)、環(huán)保等各級各類質檢部門越來越健全、分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只有那些別人不愿干的、干不好的,或者是面子活兒才找上門來,由于沒有任何固定市場,在夾縫中生存,從而造成投入不夠,儀器設備老化、人才流失嚴重等問題。如何轉變這種局面?1999年,該中心組建新的領導班子,開始了新的思考和實踐。
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院長劉成雁介紹說,近5年來,他們搶抓機遇、夯實基礎,在持續(xù)保持中心原有的遼寧省計量認證單位、遼寧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數據認可實驗室、遼寧省科技成果鑒定單位等三項省級資質外,爭取到了三個國家級資質: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可資質、國家農業(yè)部首批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huán)境檢測機構、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備案的中國建筑裝飾材料檢測機構,為中心的加快發(fā)展贏得了更大的資本。同時,強化開展中介服務的能力,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作為理事長單位成立了“遼寧省分析測試協(xié)會”,承建了“遼寧省科學儀器共用網”,創(chuàng)辦了“遼寧省分析測試研究中心遼西地區(qū)農產品檢測實驗室”,建立起自己的質量管理體系,測試服務由配合政府逐步轉向服務客戶,將服務延伸至市場的最前沿。
目前,他們又抓住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的有利時機,積極推動東北區(qū)域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與吉林大學分析測試中心、黑龍江省分析測試學會、黑龍江省分析測試中心就平臺建設達成共識,聯合搭建東三省區(qū)域分析測試社會化服務平臺,為提高東北地區(qū)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實體支撐環(huán)境。
有毒化學污染物引起的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問題已成為21世紀影響人類生存與健康的重大隱患。有關資料顯示,全世界約70%的事故是由化學品引起的,我國近3年因危險化學品引起的重大、特大火災造成的死亡人數占同期重大、特大火災總人數的40%,受傷人數占50%。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高效的化學災害事故應急機制,而應急化學危害分析測試技術是這一機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支撐條件之一?;谶@樣一種認識,他們又與遼寧大學聯合創(chuàng)辦省級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化學危害分析與處理技術重點實驗室”,開展化學危害對環(huán)境、生態(tài)、食品及人類生命安全影響的分析與處理技術研究,化學危害對工業(yè)及裝備制造業(yè)影響的分析與處理技術研究及化學災害與恐怖對社會公共安全的影響與處理技術研究等。
走進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一樓大廳,團結、開放、求實、創(chuàng)新幾個醒目大字映入眼簾,給記者留下一個朝氣蓬勃、充滿生機的印象?!氨狈骄准夹g標準的研究”、“污染土壤植物脫毒技術研究”、“食品中黃曲霉毒素分析方法的研究”等等,是這家研究院正在進行的項目,而將要啟動的幾項工作也在等待著他們:與國外研究機構聯合進行環(huán)境安全檢測技術研究、開展化學危害標準的研究、合作開展沉浸式虛擬網絡軟件???化學危害實驗系統(tǒng)研究;與臺灣鼎洪生物技術研究所聯合開發(fā)土壤中殘留農藥分解技術研究;領辦東北三省分析測試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平臺的建設;與北京危險化學品應急技術中心、廣東省化學危害快速檢測重點實驗室聯合創(chuàng)建國內化學危害應急技術咨詢網絡平臺,為社會公共安全提供技術保障。